海参网 > 海参养殖技术 > 刺参的人工增殖

刺参人工增殖的决策

哪些海区可以进行刺参的人工增殖?首先要决策。如果决策不当,就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,甚劳而无获。在增殖渔业史上,由于增殖决策失误而导致增殖失败者已不乏其例。

(一)移植的决策

刺参的移植是在其资源量为零的基础上,开始的人工增殖。在决策前,要对增殖海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细致地考查。之所以没有刺参分布,是因为没有满足刺参分布的生态条件?还是刺参这一物种没有入侵的机会?如果是前者,则要查清哪些生态条件对刺参不适宜?人能不能改变这些不适宜的生态条件?如果能,则可考虑进行刺参的移植。刺参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可参考第一章。但是海洋的环境是多变的。有些生态环境条件,不应该是某一年的调査结果,更不能是某一次的调査结果,应该是多年积累的数据相互印证。特别应注意恶劣环境条件的出现频率。如果是后者,问题就简单得多。但是要得出这一结论,必须是在前者得出否定结论之后。

能够满足刺参生长、发育直产卵的生态环境,并不一定能满足其繁衍后代。这在本章第一节中已有阐述。在刺参移植决策时也要考虑。

与池塘养殖比较,刺参移植的海区开放性强,敌害物种的入侵也是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。

(二)刺参资源衰退的海区,人工增殖的决策

1.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刺参资源衰退 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,有自然的因素,也有人为的因素。例如,某海湾本来刺参资源比较丰富。为了使湾内刺参的浮游幼虫不随水交换流出湾外,在湾口修了闸门。结果湾内外水交换量减少,湾内的流向和流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,造成湾内部分区域刺参死亡,刺参资源量下降。很显然,该湾资源衰退,绝不是人工增殖所能改变的。同样,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,资源衰退的海区,人工增殖也不会有任何效果。在这样的海区要想通过人工增殖恢复衰退了的资源,必须待生态环境恢复正常以后。

2.捕捞过度造成刺参资源衰退的海区人工增殖的决策 在因捕捞过度造成刺参资源衰退的海区,刺参种群有使其资源恢复的复原力(见本章第二节)。如果减小捕捞强度或者停业捕捞,刺参的资源将会逐渐增加,并最终恢复到捕捞过度前的水平。然而,这一过程是长期的,而且捕捞过度越严重,该过程变得越困难。如果捕捞过度严重到一定程度,刺参资源将难以恢复。如果及时放流一定数量的参苗,必将缩短刺参资源恢复的过程,甚会使本来不能恢复的刺参资源得以恢复。

需要指出的是,刺参分布海区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并不是—成不变的,而是不断地变化着和调整着。当刺参捕捞过度、资源衰退之后,被其捕食的生物因捕食压力减轻,数量可能增大,其敌害生物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抑制,与其食性相同或相近的生物则得以发展,从而增加对刺参饵料生物的捕食压力。如果刺参资源长期衰退很严重,上述变化将更为明显。这时,人工修复资源的难度将增加。因此,因捕捞过度造成资源衰退的海区,应及时进行人工增殖。

3.繁殖期环境激变之后恢复正常的海区人工增殖的决策 刺参像其他绝大多数海洋动物一样,发育初期要发生大量死亡。尽管刺参的怀卵量很大,但死亡率却很高。造成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发育初期的海况。如果在其发育初期遇到恶劣的海况,其死亡率更高。我们说其死亡率高,并不是说死亡率每年都同样髙。事实上,各年的死亡率并不相同,有时甚差别很大。这主要与当年的海况有关。由于刺参的产卵量大,相对成活数量(成活率)的微小差异,就可以造成成活数量的巨大差异。例如,某年的死亡率为99.99%,另一年的死亡率为99.95%。即这两年的死亡率都很高,绝大多数都死亡了,但存活率后者却是前者的5倍。如果某一年在繁殖期环境激变,海况恶化,自然繁殖的刺参死亡率必然高,补充量减少。繁殖期过后,环境恢复正常,海区具有育成放流苗种的能力,因此可以进行放流苗种的人工增殖。

提示:海参官网是行业权威网站,海参鉴定真伪、价格评估、购买试用装,开店加盟、批发、学习交流,请加晓静微信号:13889481795

海参微信号微信号:13889481795
海参百科
海参图片
Copyright © hshen.cn辽ICP备1901596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