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参网 > 海参养殖技术 > 刺参的人工增殖

增殖容量

(一)增殖容量在刺参增殖中的意义

在刺参人工增殖的生产实践中,有不少人喜欢多放流苗种,似乎放流苗种越多,产量越高。其实,这是一种错觉。过多地放流苗种,不仅无益,反而有弊。

任何一种生态环境对刺参都有其相应的环境容纳量即增殖容量。自然生态环境在没有人为干扰的前提下,刺参种群数量都将趋近环境容纳量,而不会超过环境容纳量。这是因为生态系统有反馈机能。随着其种群数量的增大,不可避免地导致栖息空间竞争、食物竞争以及产生超过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的粪便和代谢产物,从而形成对刺参种群的阻滞作用,即所谓拥挤效应,结果刺参种群的密度被环境限制于某一水平。

生态系统虽然可以通过反馈机能调节种群(包括自然种群和人工放流的种群)的自然发生数量,但对放流刺参苗种的数量却没有调控机能。这是因为,放流刺参苗种是人的主观行为。在人工大量放流刺参苗种的情况下,刺参的种群数量则可能暂时超过环境容纳量。

刺参的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的表现是,刺参生长缓慢,个体小型化,性成熟个体怀卵量低,卵子质量差,幼体存活率低。有些放流苗种则迫于环境的压力,在竞争中被淘汰。

如果放流苗种数量过少,则刺参生长快,个体大,性成熟提前,怀卵量高,卵子质量好,幼体的存活率高。通过种群的自然增殖机能,刺参种群数量最终趋近于环境容纳量,但是其过程将会拉长。

(二)增殖容量的定义

增殖对象种群(包括人工种群和自然种群)在确定的生态环境中,在生长、发育正常的前提下,能够达到的极限种群密度,叫做该增殖对象在这种生态环境中的增殖容量。

增殖对象种群包括人工放流的种群和原有的同一自然种群。增殖对象所处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。它包括经过人为改善的生态环境和未经人为改善的生态环境。这与池塘养殖的人工生态环境是不同的。

增殖对象能正常地生长、发育是个重要的前提条件。在这一条件下,增殖对象种群在某一确定的生态环境中,将趋近于某一密度。趋近于这一密度的过程,是人工放流和自然发生的共同作用。自然发生包括人工放流种群的自然发生和自然种群的自然发生。

其实,增殖容量就是前面说的环境容纳量。它们是同一个概念。在未进行人工增殖的海区,种群的增殖完全靠自然发生。在人工增殖的海区,增殖对象种群的增殖,不仅有自然发生,还有人工放流的种群。后者有时占的比重更大。为了与种群自然增殖海区的环境容纳量相区别。特别地把人工增殖海区的环境容纳量称为增殖容量,并与养殖容量的名称相对应。

(三)增殖容置与环境

增殖容量是由环境决定的。在增殖对象确定之后,增殖容量仅仅取决于生态环境。增殖容量与一定的生态环境相对应。要想提高增殖容量就必须改善生态环境,提高环境的质量。一般地说,海洋生态环境是相对稳定的。因此,其增殖容量也是相对稳定的。但是,海洋生态环境也并非一成不变。因此,增殖容量又是动态的。如果海洋环境没有大的变化,可以近似地认为其增殖容量为相对稳定的值。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之外,也越来越受到人为地干扰。

(四)增殖容量与产量、经济效益

高产是人们的主观愿望。增殖容量是环境质量的一个客观指标。它不可能受人们对产量的期望值所左右。人类只能在增殖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产量。

提高经济效益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不懈追求,同样是一种主观行为。增殖容量也不可能受经济利益所支配,人们也只能在增殖容量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经济效益的化。

(五)增殖容量的应用

养殖容量的应用很简单,即养殖数量不超过养殖容量。增殖容量的应用却不是这么简单。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利用;正确地利用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增殖。科学地把握渔业资源的增殖和利用这两个方面,才能取得高产和经济效益。这就是前面所说的“在增殖容量允许的范围内”的产量和经济效益。因为要说清楚这一问题需要借助数学模式,进行一些数学推导,在此仅简单地讨论以下三种情况。

1.合理捕捞的情况下,是否需要人工增殖 当资源量为增殖容量的1/2,即K/2时(图4-1),资源的增殖速度。一年的平均增殖速度,在数值上等于这一年的增殖量。因此,一年的资源增殖量也,可以有的持续年渔获量。在这种情况下,没有必要放流苗种。渔业管理的重点是坚持合理的捕捞强度,即每年的渔获量等于该年的增殖量。这样捕捞,资源量保持在K/2的水平。图4-1种群增殖的逻辑斯谛曲线

图4-1
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大量放流苗种,刺参的资源量将处在大于K/2,而小于K的水平。刺参的资源量增加了,但资源的增殖速度却降低了。也就是说,一年中增殖的刺参量减小了。而且,放流的苗种数量越大,刺参的资源量越接近K,一年中增殖的刺参量越小。我们需要的不是的刺参资源量,而是的刺参资源增殖速度,从而获得的年增殖量。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并非“放流苗种越多,产量越高”的原因所在。

2.捕捞过度情况下的人工增殖 如果因捕携过度,资源量小于增殖容量的1/2,即小于K/2时,资源的增殖速度减小,而且资源量越小,资源的增殖速度就越小。一年中增殖的资源量也越小。这是因捕捞过度、资源衰退的情况。如果停业捕捞,资源将逐渐恢复。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繁殖保护、封海禁捕的增殖,但资源恢复的时间将会比较长。如果放流苗种,资源将会很快恢复。放流苗种的数量,以使资源量尽快恢复到K/2为准。刺参资源的人工增殖大部分属于这种模式。

3.有计划地捕捞过度情况下的人工增殖 所谓有计划地捕捞过度,是指年初的资源量为K/2,年渔获量大于这一年的资源增殖量,靠资源的自然增殖能力到年底则不能恢复到年初的水平。而且年渔获量越大,资源量变得越小。如果放流苗种,以人工增殖的机能代替部分自然增殖的机能,将会使资源恢复到年初的水平,即K/2。

提示:海参官网是行业权威网站,海参鉴定真伪、价格评估、购买试用装,开店加盟、批发、学习交流,请加晓静微信号:13889481795

海参微信号微信号:13889481795
海参百科
海参图片
Copyright © hshen.cn辽ICP备19015962号-2